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利息保障倍数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利息保障倍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利息保障倍数-利息保障倍数计算公式  第1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 利息保障倍数是什么?
  2. 利息保障倍数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3. 利息保障倍数怎么算?
  4. 利息保障倍数的含义?

利息保障倍数是什么?

利息保障倍数(interest coverage ratio),又称已获利息倍数(或者叫做企业利息支付能力比较容易理解),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所获得的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的比率(企业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之比)。它是衡量企业支付负债利息能力的指标(用以衡量偿付借款利息的能力)。企业生产经营所获得的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相比,倍数越大,说明企业支付利息费用的能力越强。因此,债权人要分析利息保障倍数指标,以此来衡量债权的安全程度。

利息保障倍数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什么是利息保障倍数?

  利息保障率(Debt Service Coverage Ratio/Times interest earned)又称利息保障倍数。

  利息保障倍数是指企业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之比,又称已获利息倍数,用以衡量偿付借款利息的能力,它是衡量企业支付负债利息能力的指标。

利息保障倍数-利息保障倍数计算公式  第2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利息保障倍数的计算公式

  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公式中的分子“息税前利润”是指利润表中未扣除利息费用和所得税前的利润。公式中的分母“利息费用”是指本期发生的全部应付利息,不仅包括财务费用中的利息费用,还应包括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资本化利息。资本化利息虽然不在利润表中扣除,但仍然是要偿还的。利息保障倍数的重点是衡量企业支付利息的能力,没有足够大的息税前利润,利息的支付就会发生困难。

  利息保障倍数的作用

利息保障倍数-利息保障倍数计算公式  第3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利息保障倍数不仅反映了企业获利能力的大小,而且反映了获利能力对偿还到期债务的保证程度,它既是企业举债经营的前提依据,也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大小的重要标志。要维持正常偿债能力,利息保障倍数至少应大于1,且比值越高,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如果利息保障倍数过低,企业将面临亏损、偿债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下降的风险。

利息保障倍数怎么算?

利息保障倍数是指企业或个人在经营或投资活动中所获得的利润(或净利润)与支付的利息费用之间的比率。
利息保障倍数计算公式为:利润(或净利润)/利息费用
常用的表示利息保障倍数的公式为:EBIT(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其中,EBIT = 税前利润 + 利息费用,即息税前利润是企业在扣除利息费用和税金之前所获得的净利润。
通常来说,利息保障倍数越高,意味着企业或个人的盈利能力越强,承担债务风险的能力也越高。反之,利息保障倍数越低,则可能表示企业或个人的还款能力较弱,存在较高的债务风险。因此,金融机构、投资者等常常将利息保障倍数作为判断借款方偿债能力的指标之一。

利息保障倍数的含义?

利息保障倍数指的是企业的可支配利润能够覆盖其财务费用的能力。通常用利息保障倍数来衡量企业的偿债能力,倍数越高代表企业偿债能力越强。当倍数低于1时,意味着企业的利润已经不能完全覆盖其财务费用,即企业已经出现了偿债风险。因此,利息保障倍数是评估企业财务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利息保障倍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利息保障倍数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