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会计收入的实现条件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会计收入的实现条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会计收入的实现条件-会计收入的实现条件是什么  第1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 会计六要素是什么?具体的确认标准是什么?
  2. 交易发生时(即初始确认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
  3. 企业利润如何形成,如何分配?

会计六要素是什么?具体的确认标准是什么?

会计六要素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资产的确认条件: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与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会计收入的实现条件-会计收入的实现条件是什么  第2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负债的确认条件:

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

会计收入的实现条件-会计收入的实现条件是什么  第3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主要依赖于其他会计要素,尤其是资产和负债的确认。

收入的确认条件:

交易发生时(即初始确认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

理解①:“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是指:在确认无形资产时的分录是:

借:无形资产,贷: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在此分录中既没有影响会计利润,也没有影响应纳税所得;而不是说在无形资产使用过程中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摊销、减值等原因必定会影响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理解②:之所以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是因为:由于无形资产确认时不影响利润和应交所得税,所以如果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则对应科目就不应当是所得税费用。

又由于它不是合并业务,对应科目也不能是商誉;又由于它不对所有者权益产生影响,所以对应科目也不能是资本公积;那么对应科目只对是无形资产本身,分录是: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贷:无形资产。由于这一分录中减少了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从而违背了历史成本计量原则;同时这一分录中贷方的无形资产使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少了,又产生了新的暂时性差异,这又得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这将进入一种无限循环,所以,这种情况下准则规定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举例:假设企业内部研发新技术,发生开发支出100万元符合资本化条件,计入了无形资产,按照税法规定,这项无形资产可以按照150万元(100×150%)来摊销(即该项无形资产在未来期间税法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为150万元)。

所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00万元,而计税基础为150万元。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但对于这项差异,按规定不能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因为该无形资产的确认不是产生于企业合并交易、同时在确认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即分录借记“无形资产”科目100万元,贷记“研发支出”科目100万元,这个处理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按照所得税会计准则的规定,不应确认有关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

企业利润如何形成,如何分配

1、弥补亏损后形成 可供分配利润。五年尚未补足的年度亏损,可供分配利润= 净利润=年初 未分配利润或亏损+其它转入。

2、提取公积后形成可供投资者分配利润。① 法定盈余公积:净利补亏后的10%,可用于补亏、分利(补亏后不过 股票面值的6%)、投资。累计金额达到企业 注册资本的50%时可不再提。② 法定公益金:当年净利的5—10%,用于职工集体福利; 提取 任意盈余公积:按 公司章程或 股东大会决议提取、使用。可供投资者分配利润=可供分配利润-提取的公积金。

3、 投资分红后形成未分配利润——分配投资报酬。当年可供投资者分配利润,加上以前年度的未分配利润,即为可供投资者分配利润总额。

4、未分配利润。留待以后年度分配在投资者间进行分配。

总之,股份有限公司当年实现的利润总额,按规定调整后,依法缴纳所得税,然后依照以下顺序进行税后分配:弥补企业以前年度的亏损;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提取法定公益金;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润。

扩展资料

企业的营业利润是指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和费用(包括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及财务费用),再减去营业收入应负担的税金后的数额

企业税后利润一般按以下顺序进行分配:一是弥补企业以前年度亏损;二是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三是提取公益金;四是向所有者分配利润。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会计收入的实现条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会计收入的实现条件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