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持有到期投资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属于什么科目  第1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余额在借方还是贷方?
  2.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确认金额高于其面值的情况下,在持有期间按实际利率法确认的各期利息收入金额()?
  3.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后续计量,为什么要采用摊余成本?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余额在借方还是贷方?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或者没有余额,不可能出现在借方。二、说明1、“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是“持有至到期投资”账户的备抵调整账户,核算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减值准备。

贷方登记计提的持有至到期减值准备金额;借记登记实际发生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损失金额和转回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金额,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反映企业已计提但尚未转销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持有至到期投资”借方余额-“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贷方余额。2、账务处理:

(1)在资产负债表日,当持有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高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企业应当按照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高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差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

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属于什么科目  第2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企业结转出售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时,对于已计提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的,还应当同时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

因此,“持有至期投资减值准备”有余额一定在贷方,或者没有余额。不可能出现在借方。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确认金额高于其面值的情况下,在持有期间按实际利率法确认的各期利息收入金额()?

入账价值高于面值,那债券就是溢价发行,必定是因为发行方发行债券的票面利率比实际利率要高,收益的利息多,所以才溢价的。

也就是说 应收利息要比实际投资收益要多,就是这个样子 借 应收利息 贷 投资收益 贷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属于什么科目  第3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实际利率法确认的利息收入就是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就是投资收益。

比如说1000块的债券,买1500 ,票面利率是10%,实际利率设它为r,那期初摊余成本就是1500,实际利率收入是1500*r,小于现金流入100,那本期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息收入-现金流入,肯定小于1500,这样一来,第二年的期初摊余成本就变小了,假设变成了1400,那实际利息收入就是1400*r,现金流入不变,这样一来,第二年的期末摊余成本就更小了,这样五年一直摊销到1000,实际利息流入逐年减少。所以选D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后续计量,为什么要采用摊余成本?

因为持有至到期初始计量可能是折价或者溢价,说明实际利率不等于票面利率,所以应该还原本质,用实际利率法确认投资收益,所以准则规定,持有至到期投资采用摊余成本后续计量。

  1,无论持有至到期投资还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只要涉及摊余成本,说的就是债券投资,不包括权益投资。不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里的债权投资,虽然用到摊余成本,但后续计量要与公允价值进行比较;

  2,所谓摊余成本,白话点讲,就是摊出多余的利益或损失后的成本,由于购买债券有可能多花钱,也有可能少花钱,也有可能花的钱和面值一样,所以为了准确反映实际利率,而采用摊余成本:

  比如:

  1.面值1000,票面利率55%,5年期,花了1000,那么实际利率也是5%,这时每一期的摊余成本都是一样;

  2.面值1000,票面利率5%,5年期,花了1200,这时多花钱了,那么相对以后能获得的利息而言,本来花1000,可以得到50 * 5 =250元的利息,但现在多花了200,相当于花1200去得到250元的利息,那么与票面5%的利率相比,实际利率就没有那么多了;

  3.如果少花钱,实际利率就多了。

  3,折现就是为了求出将来可以得到的本息(承以上,1000+250=1250元),相对于今天投入的钱(比如多投了200元),计算出实际的利率。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